安徽拟增加10天婚假+90天产假+30天护理假!每年10天育儿假!

2.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发送至:ahssftlfsc@163.com。

安徽省司法厅

2021年9月27日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居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和户籍在本省居住在省外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采取综合措施,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

第四条 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和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实施方案应当规定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加强母婴保健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家庭发展的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与生育保障工作,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卫生健康办公室,选配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城市社区组织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其纳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事务公开的内容,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法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确定专门人员从事人口与计划生育日常工作,其报酬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支付。

第十三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实行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确定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承担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四条 计划生育协会应当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发挥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家庭健康促进等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对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予以重点扶持。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提供捐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克扣、挪用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

第十六条 卫生健康、教育、科技、文化和旅游、民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公益性宣传的义务。

学校应当开展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国情教育,并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第三章 生育调节与服务

第十七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生育、养育、教育子女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第十八条 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登记服务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各级卫生健康、公安、医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资源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推进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因生育影响就业的妇女提供就业服务,保障妇女就业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提倡公民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检查、孕产期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公民自愿参加上述检查的措施,防止或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妇幼保健体系,设立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

第二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承担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开展婴幼儿预防接种、疾病防控等工作,提供膳食营养、生长发育等健康指导。

第二十三条 依法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建设供需平衡、布局合理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监管。

开展孕育能力提升专项攻关,规范不孕不育诊治服务。

第二十四条 公民接受不孕不育症治疗、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的,其医疗费用支出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公民接受节育手术后要求再生育的,其恢复生育手术的费用由受术者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补助。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规划、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措施,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各设区的市应当制定整体解决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推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为就业人群密集的产业聚集区域和用人单位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家政企业扩大育儿服务。

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托育机构的设置和服务应当符合托育服务相关标准和规范。托育机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新建和正在建设的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规划、建设托育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对老旧小区改造应当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建设托育服务设施。

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置母婴设施,为婴幼儿照护、哺乳提供便利条件。

第四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七条 符合法律规定结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三天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天,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第二十八条 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给予以下奖励:

(一)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基础上,延长产假九十天;

(二)男方享受三十天护理假;

(三)在子女六周岁以前,每年给予父母双方各十天育儿假。

职工在前款规定的产假、护理假、育儿假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第二十九条 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生育补贴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条 妇女妊娠、生育和哺乳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特殊劳动保护。

新生儿出生当年免交医疗保险费。

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依法协商确定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婴幼儿家庭入托、入园给予一定补助。

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原标题:【安徽拟增加10天婚假+90天产假+30天护理假!每年10天育儿假!
内容摘要:2.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发送至:ahssftlfsc@163.com。 安徽省司法厅 2021年9月27日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17667.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9月30日上午安徽省革命烈士陈列馆临时闭园闭馆
下一篇: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袭来!合肥入秋还得再等等